Q:我看您是94年到97年,写了很多。
中国从经济增长主导走向可持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平衡发展的模式,需要系统性的变革。王小鲁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之一是收入分配不公。
中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既包括新的市场经济因素,又包括旧的管制经济因素,形成半管制经济半市场经济的格局,既可以前进到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社会公正、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也可以退回到管制经济的状态。第四,由注重账面财富积累转向注重真实福利水平提高。欧美经济全面恢复需要很长时间。但一些国家往往只强调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灾难和社会崩溃。持续的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中国增长潜力的关键,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这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在消费主导、民富优先、绿色增长、市场导向、政府转型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中国2000年前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币值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币值稳定的问题,而是政权的稳定、税收的便利、交易的方便。
储备货币之间实行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事实上,在面对经济困局时,政府会优先考虑增长和就业,对于由此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也只能让全社会承受。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国内定价标准和国外定价标准,国际储备货币币值不仅决定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量与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与个别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关,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可能由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而发生变化。将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国家储备货币的地位。
(2)小国在短期内可以实行固定汇率,干预汇率市场。如果各国用黄金作为本位,政府就不可能滥发信用货币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币实现了自由浮动,大多数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货币局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可调节的固定汇率、有管理浮动等制度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如果各国用黄金作为本位,政府就不可能滥发信用货币。国际统一储备货币的困难并不比世界统一货币的困难少。货币流通手段,要求货币供应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相适应,这一条件黄金率是满足不了的。
再看区域共同货币的问题。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关于建立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但在世界范围内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确定基准会遇到不可克服的矛盾。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名义上是一种可调节的汇率制度,其本质是固定汇率。在纸币流通时代,各国政府滥发货币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已经成为政府的习惯性动作,滥发纸币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建议在短期内,国际社会特别是基金组织至少应当承认并正视现行体制所造成的风险,对其不断监测、评估并及时预警,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SDR的作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无法克服的矛盾最终导致单一美元的储备货币体系于1973年崩溃。
从货币的交易职能来看,人们使用货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纸币和信用货币是比黄金更能降低交易成本,纸币和信用货币是货币发展的更高阶段,因此,没有必要恢复金本位。亚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统一货币与分散的财政之间的矛盾。1717年英国建立了金本位。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的,货币的价值反映的是商品价格,而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非储备货币国倾向于低估本国货币以便在国际市场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建立最优货币区是蒙代尔的设想,在欧元区变成了现实,在亚洲也有很多学者建议设立亚元。对于实行固定汇率体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元的贬值意味着外汇储备缩水和国民福利的下降。
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等。(2)小国在短期内可以实行固定汇率,干预汇率市场。
1625年瑞典政府实行铜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
除非世界各国统一单一货币,否则单一储备货币不可能成功。1914年到二战结束前夕,世界经济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大萧条,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空前混乱时期,其间形成了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世界划分为储备货币国和非储备货币国两大阵营。(3)对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附加约束条件,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顺差或者逆差超过贸易额的一定数量必须调整或者浮动。
假如这种定值方法可行的话,那么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数量的增长必须与这30种商品的生产增长保持一致,方能保持储备货币的币值稳定。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国内定价标准和国外定价标准,国际储备货币币值不仅决定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量与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与个别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关,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可能由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而发生变化。
除非发现大金矿,否则也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国际货币体系遵守的基本规则应该是(1)大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逐渐从固定汇率体制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过渡,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逐渐成为各国储备对象。1880-1914年的35年间,西方主要国家通行金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
区域共同货币是指几个主权国家通过区域货币合作,按照最优货币区条件建立地区统一货币。要建立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要征得美国、欧洲大国、日本等具有储备货币地位的国家的同意,这需要国际大家庭里面充分发扬民主,任何一个大国的反对都会导致这一动议流产。强势美元造成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扩大,美国要化解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冲击需要弱势美元来平衡贸易赤字,或者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化解债务危机,客观上形成美元的贬值预期,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下降,美元进一步走弱。事实上,在面对经济困局时,政府会优先考虑增长和就业,对于由此产生的一些副作用也只能让全社会承受。
当国际储备货币钉住某一部分商品的价格,统一的国际储备货币会遇到与金本位同样的矛盾,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比较优势,各国货币当局会故意低估本币,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国际储备货币就会被储藏起来,将国际储备货币逐出流通领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虽然国际货币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中心,但美元的地位越来越弱。
所以,单一储备货币和多种非储备主权货币并存的局面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储备货币之间实行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
随着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美元的地位将逐渐弱化,金砖国家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多种储备货币竞争的局面将逐步形成。其实,金本位的优点不是金币币值的稳定,而是金币物理特性的稳定,不论何时何地都闪闪发光。